杂感汉之云关于诸葛亮的真相,我们真都懂了吗?

时间:2012-06-18 00:00 作者:轩辕剑万岁 手机订阅 神评论

新闻导语

汉之云之后对于诸葛亮的话题蜂拥而至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没怎么表过态最近觉得,是时候把想说的话都写出来了所以有了这篇拙作望大家建议,高手指点谢谢!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早已是一个被说烂了的问题。但是看到很多人写的文章并非实情,颇有误导人的倾向,所以有几句话在下不吐不快。观点纯粹个人,但

汉之云之后对于诸葛亮的话题蜂拥而至
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没怎么表过态
最近觉得,是时候把想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所以有了这篇拙作
望大家建议,高手指点
谢谢!




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早已是一个被说烂了的问题 。 但是看到很多人写的文章并非实情,颇有误导人的倾向,所以有几句话在下不吐不快。观点纯粹个人,但事实胜于雄辩,言辞鄙陋还请包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公元228年,曹丕病逝。诸葛亮趁机出兵祁山,然马谡于街亭为魏明帝曹睿击溃,失败。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实行最后一次北伐。此次**筹划历时3年,甚至动用木牛流马运送物资。然诸葛亮期待的速战速决并没有成功,司马懿故不出战,对垒之势已成。诸葛亮所盼胜利之日遥遥无期,终于心力交瘁,魂断五丈原。

     诸葛亮北伐了五次,为什么失败呢?且不论成功与否,诸葛亮的北伐举措又是否正确?本人觉得,究其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错误接二连三,话虽难听,却也有因。口说无凭,我们继续。

     诸葛亮曾天才般的设计出“立足荆州,西图巴蜀”的蓝图,以包实力最弱的蜀国可以周旋存活于魏吴之间。诸葛亮**手腕确实令人钦佩,并且终其一生的“鞠躬尽瘁”流芳百世,然而却仍不足以掩盖其失误与不足。陈寿云“于治绒之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说白了还是那个问题,诸葛亮不善于“出奇制胜”。很多人可能会说“你们总是揪着诸葛亮这一点不放,有意思乎?”

     “必然有”。一个不善出奇制胜的军事家,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绝不会是一位成功的军事家。

    应该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主要应用于攻城掠地之局部战争。小规模战争或许可以神机妙算玩弄对手于股掌之中,然大规模军事行动,诸葛亮往往输在“大局观”“大智能”及“纵横韬略”。

    这一点,个人认为汉之云表现的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只会挥着那把白羽扇侃侃而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诸葛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立民于千里之外的“人”,这样一位像我们一样也会哀伤,也会惆怅,也会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有没有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诸葛亮,才是我们真正的诸葛军师,不是么?

     子午谷奇谋暂且不谈,这个战略失误使蜀军失去了唯一一次可能胜利的“希望”。

      在马谡问题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个事件也是被所有人谈论烂了的。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那些表面的现象,例如“诸葛亮的爱材惜才,却又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我在这想问,诸葛亮真的是爱才么?真正爱才的话就不会使马谡身首异处,死而不得其所。这件事上显示出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要么诸葛亮能力不足,要么就是压根不珍惜人才。首先,用人失当是一个军事家切不可犯之错。马谡乃智谋之士,位先锋统兵未必胜任,然作为高级幕僚一类绝对可尽其才。诸葛亮用人失误,于是-------挥泪间斩马谡或许足以塞其责,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执法必严,铁面无私”的美名。然悲乎马谡!身首异处!悲乎蜀国!失一良才!

    在这一点上,从古至今,我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件事的最大受害人------马谡。只有汉之云一部作品注意到了这点。站在马家的立场上,诸葛亮又如何呢?呵呵,domo的这份苦心,却被诸多人以什么“污蔑伟大的诸葛大神的光辉形象”而狂喷,对于这点,我想domo只能笑笑,我们也只能笑笑。



      很多人说,诸葛亮北伐是为了稳定军心,促进民间劳作,发展国家经济。纯属瞎扯。站在蜀国的角度来说,北魏确实为一大患,虎视眈眈。乍看之下北伐似乎确实非常有必要。然而实则蜀地易守难攻,阳平关,剑阁此等大关岂是一朝一夕便可攻克的?放弃进攻,一心死守,百姓或许还能过几年安稳日子。顺便一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和平”的理解和概念可以说几乎为0。然而,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后对“和平”一词的感受绝对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在那个战乱年代,百姓最迫切渴望的就是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过日子。然而,好一个北伐,打的蜀国自己弹尽粮绝,打得蜀国百姓民不聊生,打得多少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多少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切肤之痛,我们又有多少人可以体会?

相关阅读:轩辕剑,诸葛亮